欧债危机继续发酵 中国需审慎定位救助角色

时间:2011-09-08 浏览:566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爆希腊债务危机,并由此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先后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

  欧债危机仍在恶化

  时至今日,欧债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外部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两国10年期国债利率都超过6.5%。欧洲央行干预后有所下降,但仍面临压力。由于国债和银行发行的债券,大部分为银行体系所持有,债务危机存在自我实现的风险。近期,意大利政府有意放弃此前公布的455亿欧元的财政紧缩方案,引起欧洲央行的强烈关注。

  二、市场开始担心法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并细致评估法国部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

  三、希腊第二轮救助面临新的变数。由于芬兰要求希腊提供贷款抵押担保,引起欧洲国家的反对和质疑。同时,各方就希腊经济改革目标出现分歧,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暂时中断对希腊改革的评估。

  四、欧洲债务救助的政治阻力加大,北欧的一些富裕国家对升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欧洲危机国家的财政整顿引发的社会动荡持续不断。

  欧洲债务危机的救助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且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来大量购买债券,稳定市场。据德意志银行估算,升级后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加上IMF配套额度等其他救助机制,总共能提供大约750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假设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要救助希腊(已经出手)、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总共需要1.18万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大约4200亿欧元,大致相当于意大利所需要的4480亿欧元援助额。

  更重要的是,欧债危机的发展已逼近现有救助极限。如果再次扩大救助机制中最大出资国--德国(占总出资规模的27%)和法国(占总出资规模的20%)的救助成本,将有可能将德法拖入债务危局。欧洲央行和IMF的风险敞口已较大(欧洲央行对欧洲五国的风险敞口4436亿欧元,IMF已提供救助资金785亿欧元,市场普遍认为其隐性承诺资金支持2500亿欧元,但没有正式承诺),如果希腊等欧洲外围国家出现债务重组,其救助能力和意愿(欧洲央行的资本及储备仅为820亿欧元,IMF拥有的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约合3300亿欧元)也将受到极大制约。

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只是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外围国家设计的紧急金融援助机制。一方面面临金融困境并寻求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救助的国家可以退出,另一方面借贷成本很高的国家可以不充当担保人。因此,其本质是以德法为首的核心国家,向外围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类似的救助机制越多,德法两国的政治阻力就越大,欧元的前景就越危险。

  近期,美国金融家索罗斯等人提出发行欧洲共同债券的主张,欧盟也成立两个工作小组进行研究,但遭到德法两国的强烈反对,认为这将损害并透支德法两国的信用。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则提出了两个新的方案:一是将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转为欧洲货币基金(EMF),就是将其注册为一个特殊的信用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可从欧洲央行筹集资金。二是建议欧洲央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对于能从中获益的国家,需经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的批准才能发债。其本质,都是欧洲债务的货币化。

  或进一步引发全球主权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已不是简单的流动性问题,而是中短期因素相互交织的偿债能力问题。

  欧债危机既有人口老龄化、世界发达经济体缺乏内在经济增长动力等客观因素,也有高福利、欧元区货币和财政制度不协调等体制机制因素,还有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将私人债务转为主权债务、过度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欧元区部分经济体过度升值等短期政策因素。当前的应对措施也加剧了欧洲短期波动。其中,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已陷入经济负增长,面临着高失业率和经常账户入不敷出,民众抗议和政治冲突不断,特别是希腊已构成事实上违约,这些外围国家最终走向债务重组的可能性较大。

  身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能否战胜危机,在于能否走出一条不依赖财政和货币等需求刺激,甚至在一定需求紧缩的环境下,借助制度变革和生产率提高的 “类德国模式”的增长之路。在全球经济缺乏明确的经济增长点和强劲需求的环境中,这条痛苦的增长道路能否坚持并取得成效,仍有待实践检验。

  欧洲需要借助金融市场的压力,推动欧洲政治和财政的统一进程,推动欧洲必要的财政整顿、制度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也为部分国家未来必要的债务重组,提供市场条件。但这又会进一步恶化欧洲国家的外部融资条件,带来社会问题乃至政治压力,面临新经济增长模式风险等问题。因此,短期内,欧洲又需要借助必要的金融和社会政策,安抚缺乏耐性的金融市场和易受伤害的民众。欧洲当前的各类救助计划,本质上都是“国家间转移支付”和“赤字货币化”,都是权宜之计,但又是必需的。

  全球主权债务危机才刚刚开始。未来一两年年内,在局面稳定下来之前,欧洲的经济、金融甚至社会状况可能会更糟糕。欧洲边缘国家的债务重组、核心国家的流动性救助,广泛的财政整顿、建立欧元区必要的金融稳定和财政转移机制、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等,都是必要的。欧债危机的传导,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全球主权债务危机,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近期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救助欧债危机需坚持我国战略利益最大化

  我国的资金和市场,是欧洲避免恶性循环的最有力的外部希望。但如果直接救助,有可能面临欧洲外围国家债务重组带来的损失。大规模救助,还将不得不面对外汇储备调整引起的世界金融市场动荡。是否救助,已不是简单的流动性支持,还将涉及深刻的世界政治格局调整和外交等方面的判断。

  仅从救助本身而言,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一旦决定救助,就需要足够的救助资金持续救助,否则容易前功尽弃。为此,应充分估量可能的资金规模,联合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形成一定的机制,共同救助。

  二是需要设计必要的保护机制,区别对待。对于欧洲核心国家(如意大利等)可考虑直接救助。可考虑通过支持法国、德国债券市场,间接支持欧洲对外围国家的救助。在提供直接、额外贷款抵押的情况下,可考虑直接救助欧洲外围国家。

  三是救助过程中,应寻求我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如在准确判断、等待债务风险彻底暴露的关键时期,讨价还价,获取所需的技术和资源等。又如,可推动IMF增资扩股,一方面通过IMF间接救助,另一方面增加我国在IMF中的影响力。也可考虑借助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进行救助,并寻求可能的利益。

  四是需要综合考虑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可能的波动因素,还要综合考虑债务、货币和金融体系之间的相互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