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暂缓对华加征关税!
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在周二(9月2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美国暂时不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二级制裁一事作出说明,其背后涉及美中贸易谈判、俄乌冲突等多方面复杂因素。
惠特克指出,中美目前仍在进行涉及多项议题的贸易谈判,这是美国暂未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二级制裁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总统于8月11日签署行政令,将中美贸易休战延长90天至11月10日,旨在为双方继续谈判创造条件。惠特克称,特朗普总统尚未对中国征收关税,正是因为相关谈判仍在进行,而俄乌战争也是谈判议题之一。
从过往经验来看,单纯依靠关税手段难以有效解决中美贸易问题。惠特克承认,理论上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会施加压力,但过去中美互相加征关税,最终双方关税都高达145%,造成双输局面。这表明,关税手段不仅无法真正解决美中贸易争端,也无法对俄乌战争局势产生实质性影响。不过,惠特克也强调,特朗普清楚自己手中握有加征关税这一“筹码”,必要时仍可能随时启用。
此前,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实施“二级制裁”,除非基辅和莫斯科能够达成协议结束冲突。8月27日,美国以“二级制裁”为由将印度商品的关税提高至50%,并暗示可能对其他购买俄石油的国家采取类似措施,中国曾被提及。但截至目前,白宫仅对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征收关税,尚未对中国实施。彭博分析认为,“解决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与“推动俄乌战争和平结束”是特朗普暂缓对华加税的主要因素。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局势依然复杂且进展不明朗。特朗普曾在8月阿拉斯加峰会上称赞与普京取得进展,但会后俄方拒绝乌克兰战后的安全保障安排,也未承诺与泽连斯基会面,导致和平协议进展陷入僵局,俄乌双方还再度发动空袭。与此同时,法国与德国也在推动二级制裁,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周四(9月4日)主持一次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部分主要盟国领导人的面对面峰会,部分领导人将线上参加,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会出席。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在俄石油制裁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反映出美方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往往将贸易问题与地缘政治冲突相互关联,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其政治目的。但中国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俄乌冲突中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主张尊重各国主权,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在美中贸易问题上,中国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平等、互利、共赢的谈判解决分歧,推动构建健康稳定的双边经贸关系。面对美方的不确定性,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