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1-09-14 浏览:596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新华社专电 虽然有一连串令人鼓舞的数据指标,9月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仍然指出了上海与世界其他领先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之间存在三方面差距。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是上海第一个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专项规划。按照《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业发达,万商云集,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

这一规划指出,近年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以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来衡量、与世界其他领先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比较,上海还存在三方面明显差距:

一是以国际水平为参照的商贸业综合实力还不强。上海服务业增加值仅有香港的四分之一、东京的十分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和商品销售总额不足纽约的六分之一;二是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除了铜的价格外,其他大宗商品基本没有体现定价话语权。中小型专业服务业不发达,国际性贸易机构较少,贸易投资促进体系不完善;三是以通关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以及完善贸易投资环境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商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强调,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将上海建成国内国际贸易的中心,而是学习借鉴国际上经济体制机制和政府规制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推进上海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全方位的先行开放和管理制度创新,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基本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互为支撑,内贸与外贸互相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二是基本形成市场开放度与贸易便利化程度高,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生产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三是基本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通,要素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并举,贸易要素集聚、贸易主体活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诚信体系健全、贸易标准化程度高的市场结构;四是基本形成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国际会展与跨国采购中心、国内市场流通中心、国际购物中心等功能构架;五是基本形成贸易设施完备、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发达、法制环境完善、政府廉洁高效、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舒适的商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