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回落,铁矿石逆势增长

时间:2025-11-18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10月,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普遍承压,但铁矿石进口出现逆势上扬,尽管钢铁行业已显现压力迹象。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原油、天然气、铜及煤炭价格自9月以来均有所回落。


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10月原油进口量为每日1139万桶,环比9月的1150万桶,已连续3个月下滑。原油进口量走低,主要归因于10月货物装运期恰逢全球油价高企。


6月23日,以色列与伊朗短暂冲突期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触及6个月高点81.40美元/桶。但至7月1日,价格回落至66.34美元/桶低点,随后再度上扬,于7月31日达到73.63美元/桶。此后,油价整体呈持续下行态势,仅因地缘政治事件偶有反弹,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俄罗斯原油生产商实施新制裁。当前较低的油价或将提振中国炼厂进口意愿,即便大部分原油将流入商业及战略储备。


价格因素同样影响天然气进口。10月,全国天然气进口量为978万吨,不仅较9月的1105万吨下降11.5%,较去年同期的1054万吨亦减少7.2%。鉴于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管道气输送量基本稳定,进口量下降主因是液化天然气(LNG)采购减少。今年欧洲对LNG需求激增,推高现货价格,导致LNG进口趋缓。


价格上涨亦致使10月未锻造铜进口量环比下滑9.7%。当月进口量为43.8万吨,低于9月的48.5万吨及去年同期的50.6万吨。铜价自4月起便步入上行通道,并于9月下旬加速攀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价格从当时每吨9927.50美元,涨至10月29日的每吨11200美元,涨幅达12.8%。


然而,价格并非驱动中国商品进口的唯一因素,煤炭即是一例。


10月,煤炭进口总量为4174万吨,环比下降9.3%,同比亦减少9.8%。进口回落,主因是海运动力煤价格持续徘徊于近5年低位。据商品价格报告机构阿格斯评估,截至7月4日当周,印尼42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每吨40.45美元。该规格颇受中国电力企业青睐,其价格虽自11月7日回升至每吨47.09美元,但仍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2.30美元。不过,随着北方冬季临近叠加国内煤价上涨,预计年底前煤炭进口将有所回暖。


铁矿石则成为10月进口的意外亮点,当月进口量达1.1131亿吨。尽管该数据较9月创下的1.1633亿吨历史峰值回落4.3%,但同比仍增长7.2%,且为连续第5个月单月进口逾亿吨。此番增长并非价格驱动,年内新加坡基准合约价格始终在每吨100美元附近窄幅波动。


与之相对的是,钢铁产量表现不振,9月产量降至7349万吨,为21个月来最低水平。今年前9个月产量同比下滑2.9%。


当前铁矿石价格走强,主要源于库存逐步回补。据咨询公司SteelHome监测,截至11月7日当周,港口库存已升至1.3844亿吨,创下7个月新高,而年内库存低点为8月初的1.301亿吨。鉴于当前库存仍低于去年11月1.507亿吨的水平,年底前铁矿石进口仍具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