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述:美债信用“下滑” 殃及航运市场

时间:2011-08-19 浏览:613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8月6日,著名的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的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AAA级下调至AA+,并且将评级展望定为负面。这意味着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标准普尔可能还会继续下调美国主权债信评级。

标准普尔下调美国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该公司于1941年合并成立以来的首次。同时,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也是穆迪于1917年在全球首推主权信用评级制度以来的首次。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都雄踞最高评级AAA级。这次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将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与之密切相关的航运业自然不能避免。

汇率变动影响营收

标准普尔对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在外汇市场引起大幅震荡,8 月8 日,由于担心美元贬值而推升了人民币的大幅跳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305 元,较前一交易6.4451 元狂升146 个基点。

欧美方面传来的种种负面因素使美元压力重重,人民币一直被动快速升值,最近20 多天来,人民币对美元已连破四关,从6.46、6.45、6.44 到6.43 四道关口势如破竹。对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跳升的表现,市场均认为,是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引致恐慌而使美元下跌,其他货币相对美元被动升值。

国际航运企业是外向程度很高的行业,受汇率波动影响大。航运企业在海外订购新船,日常收支等方面均有相当部分需要以外币结算。而且,航运企业外币形成的收入和支出规模并不对称,这使得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对航运公司的收入和成本带来影响。

在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的背景下,远洋航运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中国对外贸易联系不断紧密以及中国航运企业不断拓展远洋市场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国航运企业的影响将逐渐增大,尤其对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航运企业影响更大。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人民币会面临升值,美元继续贬值,将大幅削减中国航运企业的营运收入,支出因人民币升值而成本增加,一升一减之间,航运企业流动资金的充裕性会大受影响。

中国出口将受冲击

美国是我国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后,加上经济复苏受阻造成美国消费需求萎缩,中国对美出口难以摆脱出口放缓、企业开工不足的风险。

在汇率问题之外,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我出口产业的影响是长期的,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复苏难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美国国债融资成本将上升,带动利率可能在某个时候上升,从而加大受困企业筹集资金的难度,这会导致美国企业的进口需求放缓。

应该看到,美国政府此次提高举债上限的代价是未来十年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以上,这对于高福利的美国来说并非易事。为了达到目的,美国政府势必大幅压缩财政支出,这会让美国市场部分消费需求受影响,进而使得本来已经承受很大压力的中国对美出口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雪上加霜”。

近期公布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现疲弱,显示出口需求的前景恶化。由约70%的中小型企业组成的中国Markit采购经理人指数,自6 月份的 50.1下跌至7 月份的 49.3。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至 50 以下,显示外贸活动已经连续三个月放缓。

一旦中国出口受阻,长期以来依赖高出口带来的高增长率的航运业将面临货物短缺、运力过剩的巨大压力,从而造成运价进一步下滑。据德鲁里预测,上半年,泛太平洋航线东行货量为703.4万TEU,同比增长10.7%,增幅收缩约8%。下半年,由于亚欧航线大量的6000至8000TEU型船舶被撤换至北美航线,随着亚欧航线运力交付量不断增大,供需失衡的运力也将增大,再加上不容乐观的出口形势,下半年北美集装箱运输航线的运价将可能进一步恶化,班轮公司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局势。

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位

标准普尔对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从间接影响的角度看,全球金融市场在短期内会看淡美国经济,再加上欧债危机不断深化和中国宏观紧缩政策延续等因素,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首先会迅速大幅回落,从而释放了一部分前一阶段所积累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但是,如果中长期全球经济基本面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改善,金价和大宗商品的等价格会继续在高位徘徊,这严重降低了新兴市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投资能力。无处可去的全球泛滥的流动性很可能会冲进亚洲这个相对而言最有经济活力的市场,给今后亚洲国家可持续的发展和宏观调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是美国的债权国,比如大多数商品出口、原油出口、资源出口的亚洲、拉美各国和俄罗斯等。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元的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中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

在全球通胀上行、美元中长期依然疲软的大环境下,大宗干散货价格难以下降,而其资源垄断性和金融属性又在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由于供应偏紧,各国政府为保障国内需求,纷纷加大增收矿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的力度,这无疑将在原本高企的价格上再添推力。从总体上看,大宗干散货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导致国内企业采购意愿降低,干散货运输市场将难见起色,未来三年里,干散货运输市场将维持低位,干散货运输企业将迎来艰难时刻,破产情形将不鲜见。

缩短航运景气周期

国际航运业务同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发展密切相关。全球和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导致国际贸易的增长出现波动。如果经济大环境出现衰退或宏观环境不景气,将对航运业的需求产生影响。

2008 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也影响到了全球贸易量的增长,从而对国际航运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随着全球各国、各主要经济体采取各种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逐渐摆脱危机的阴霾,国际航运业逐步走出低谷。但是仅仅在经历了2010年短暂的市场繁荣之后,2011年航运市场又急转直下,陷入低迷。

一方面,市场对于海外长期经济增速的看法变得悲观。一季度,市场普遍认为在ROE 处于高位,产能缺口逐步收窄的背景下,美国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加速,并形成收入增长、消费增长、投资增长的正相循环。但是这个循环在二季度的数据中已经出现了断裂。从4 月份开始,美国的就业数据和投资数据开始不断低于市场的预期,对其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形成挑战。在次贷危机发生三年后,美国在过去四个季度经济的环比增速只有0.4%~2%左右,远没有回到3%~4%的历史水平。市场开始怀疑美国长期潜在增速能否重回3%~4%的水平。

另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于债务高企后的国际贸易。欧元区和美国都存在债务的问题,如果按照正常的债务危机国家的路径,将出现通货膨胀、本币贬值、贸易盈余恢复的自我调节路径。可是如果全球都想通过印钞机来复苏经济并寄希望于海外的需求拉动,那么这条路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由于贸易的联动和制造业分工,全球的工业周期是一致的,PPI 周期也是一致的。虽然亚洲的经济至今还相当稳健,比如韩国和中国的PMI 在7 月份还出现了企稳或者反弹的迹象,但是我们不认为中国的工业周期能和全球脱轨。根据IMF 的估计,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速下调1%,将影响加拿大的经济增速0.8%,中国、韩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经济增速0.3%~0.5%。

考虑到全球市场因为美债信用等级下调而产生的“避险效应”,加上美国可能为购买国债而增印美元,导致全球为此背上负担,全球经济将陷入慢行轨道,将缩短2010年短暂出现的航运业繁荣周期,全球航运业将可能陷入衰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