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恶气的机会来了

时间:2010-09-19 浏览:746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如火如荼的限产风暴终令一直高高在上的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三大矿业巨头感到紧张。据了解,多家矿商开始向中国钢企打探华北地区钢铁企业的实际减产情况。从9月8日开始,这几大矿业巨头的销售人员开始密集致电他们在华北的钢厂客户。按照钢企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终于开始紧张了!

  出现上述这种情况,得益于中国钢铁业淘汰落后产能,由于钢铁产量下降,从而对铁矿石的需求减少。现在,国内进口现货铁矿石的成交冷清,让三大矿业巨头坐立不安。特别是山西、河北对钢企的限产,对铁矿石进口影响很大,要货者少,一些铁矿石贸易商只好选择捂货不出。

  这与6个月前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年3月,三大矿业巨头对中国企业是咄咄逼人,矿业巨头之一的淡水河谷对中国钢企单方面要价高达80%至90%,每吨上涨50美元。如果按照2009年3亿吨的长协进口量来算,今年中国钢企长协矿进口要多付15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24亿元。而纳入中钢协统计的68户大中型钢铁企业2009年实现利润仅553.88亿元。也就是说,中国钢企辛苦一年的利润,仅仅够支付这个数字的一半。

  其实,疯涨的铁矿石价格榨干中国钢铁业的利润。自从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分别达到8.9%、18.62%、71.5%、19%、9.5%和65%。即便如此,三大矿业巨头仍不满足,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终于在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抛出指数定价机制,试图以更接近市场的指数价格取代施行40年之久的年度协议价格。

  凭借着铁矿石供不应求的态势和垄断地位,矿业巨头采取统一的谈判策略,也是“最后通牒”方式,即提出价格上涨要求后限期答复,不接受就以停止供货做威胁。作为和中国钢铁企业唇齿相依的上游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已抛弃了之前“互利双赢”的原则,同自己的最大客户撕破脸了。

  众所周知,中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非常高,2009年已达到62.3%,同比增加了3.07个百分点。在全球钢产量除中国外累计减产23%情况下,中国去年的钢铁产量仍增长了25%。正是抓住了这一弱点,三大矿业巨头合力逼宫中国钢铁企业,将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巨大的成本压力令中国钢铁企业生存日益艰难。

  然而,形势比人强,铁矿石行情的变化让供需双方都感到吃惊。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的三大矿业巨头今天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力拓已同意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将铁矿石价格下降13%,这一举动可能对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产生表率,他们也可能跟风降价。此外,力拓宣布,受到中国需求减少的影响,下一步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产量将减10%,即从公司之前确定的产量目标由1.9亿吨降至1.7亿吨。

  中国企业对三大矿业巨头出口恶气的机会终于来了。当然,对于矿业巨头的一点让步,中国钢企也不要领情,应趁机争取更大的利益。以往铁矿石是供不应求,矿业巨头在谈判中非常强势,所以他们可以狮子大开口。现在,中国钢企在矿石进口贸易的一个急切诉求,就是争取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话语权。

  观察近几年中方参与的铁矿石谈判,我们发现,每次谈判的失败,折射出中方在定价话语权上的尴尬:被迫“高买低卖”,成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最大的被动买单者。此次铁矿石行情的变化,对下一步中国企业与矿业巨头谈判是一个极好机会。

  既然矿业巨头们已抛出与中国钢企和解的橄榄枝,那么,现在中国钢企应该体现“铁矿石第一进口大国”的商业意志,来终结国际矿石巨头的霸气,按我们的原则来修订谈判规则。因此,中钢协以及代表中国钢企应在今后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巩固并完善谈判机制,对矿业巨头也绝不手软。

  不过,有分析机构并不认为此轮钢铁的减产潮会实质性地打压铁矿石需求。因而中国钢企必须走重生之路,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解决钢铁业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严重等问题。最好在现有基础上,主动减产1亿吨钢产量,这样不仅能够医治中国的“钢铁病”,而且今后中国钢企在矿业巨头面前的腰板更硬了,其矿价谈判的主动权也就更大了。